审计的分类(二)
导读:按照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审计又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1.内部审计
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我国国 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单位,依法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详见部门和单位审计。)
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 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建立稽核制度。稽核是稽查和复核的简称。它由专职或兼职的会计人员承担会计稽核工作,对会计机构本身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 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 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稽核工作可分为全面稽核和重点稽核,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核,日常稽核和临时稽核。会计稽核制度不同于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单位审计制度是由在会计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再检查的一种制 度。
2. 外部审计
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由于这种审计是由本部门、本单位以外的审计组织以第三者身份独立进行的,所以具有公证、客观、不偏不倚的可能,因而具有公证的作用。我国财政、银行、税务部门为了做好其本职工作,而对其管辖区各单位的业务(如税利上缴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等)所进行的检查,不属于审计,更谈不上是外部审计,而只是经济监督中的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信贷监督。企业主管部门的审计机构对所属单位进行审计,从形式上看是外部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但从行业系统上看,仍然属于内部审计。因为主管部门和所属企业总是有经济利益上的联系。外部审计虽然能不受干扰地进行彻底审查,具有较大的强制性,但不够及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属于事后审计。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均是审计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门。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而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又能起到支持和指导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在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公证作用方面又有较大的差别。
-
工程结算审计公司需要有哪些资质?
在现实生活中,工程结算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关口,直接影响着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和...发布日期:2022.07.15 -
审计有风险吗 审计需要承担的三大风险
一、审计需要承担什么风险吗审计风险概念是风险的属概念,具有以下风险:(一)未能察...发布日期:2022.08.06 -
审计业委会帐目的程序是什么?
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布日期:2023.02.02 -
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审计方法(最全)
审计方法是人们在审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是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发布日期:2022.09.20 -
经营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资源日益昂贵,顾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发布日期:2022.12.27 -
再审审查程序和流程是怎样的?
一、民事申请再审审查程序是怎样的(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提出1、期间当事人申请再审...发布日期:2022.08.06